close
鼻頭角步道是東北角國家風景區最燦爛的明珠,呈環狀系統,分為三段:「鼻頭角燈塔步道」、「鼻頭角稜谷步道」及「鼻頭角海濱步道」。「燈塔步道」為主步道,走於山腰,起自鼻頭國小,終點至鼻頭岬角最突出的鼻頭角燈塔;「稜谷步道」則翻越岬角上的山稜,可登高眺望東北角海岸;「海濱步道」則貼近海岸,可欣賞到鼻頭角變化多奇的海蝕地質景觀。
今天只有走「燈塔步道」,天氣還算滿晴朗的,但還不至於炎熱,路上有幾座觀海亭,在陰涼處吹著徐徐海風,看著海天一色的美景,真是心曠神怡阿!來回的路程並不長,若行有餘力的話,可以再試試稜谷步道喔。
鼻頭國小,突然覺得在這上課的小朋友真幸福阿


豆腐岩、蕈狀石與海蝕溝:走下去太累了,在這邊看看就好
鼻頭角稜谷步道
望月坡與幸福男女



鼻頭角燈塔--是不是小了點阿

鼻頭12景,請自行探索

台金公司十三層廠房遺址--有人以「龐貝古城」來形容這座位於陰陽海邊的遺址,依山坡而建的十三層製鍊廠,礦工和居民給它一個「十三層」的暱稱,現荒廢已久

黃金瀑布與幸福男女--黃金瀑布是陰陽海重要的源頭之一, 其成因乃金瓜石充沛的雨水經礦區表層裂隙滲入礦場, 與黃鐵礦及硫砷銅礦接觸產生氧化還原及鐵菌催化作用而形成酸礦水, 也因地勢落差而形成的天然奇景




金瓜石獲選為台灣十一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 源於該地區特殊的地質礦床與礦業人文景觀。 金瓜石地區的地質地形相當獨特, 侵入式石英安山岩帶來的熱水礦化作用, 使金瓜石地區成為台灣產金及銅密度最高的地方, 礦石種類豐富, 可說是一座大自然的地質教室。 礦體歷經近一世紀的經營, 地下坑道縱橫交錯長?六百餘公里, 部分坑道並達海平面132公尺之下。 百年來的採金時期的建物、廢礦坑、坑道、器具與紀念碑, 紀錄了上世紀前半業的東亞礦業經濟活動與殖民歷史。 歷經近一世紀的礦產工業歲月, 在當地留下許多值得珍藏的人文地景。
金瓜石的名字由來, 是從昭和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由台灣總督中川健藏下令, 才正式得名的。 在此之前, 金瓜石是與緊鄰的九份, 共稱九份地區。 但自金瓜石產金而得名, 才從九份地區被獨立出來, 單獨命名。 據當地父老的說法, 是因為本山露頭的形狀很像大南瓜, 而本省人稱南瓜又叫金瓜, 取其黃金色表皮之意, 才有金瓜石的說法。
金瓜石的名字由來, 是從昭和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由台灣總督中川健藏下令, 才正式得名的。 在此之前, 金瓜石是與緊鄰的九份, 共稱九份地區。 但自金瓜石產金而得名, 才從九份地區被獨立出來, 單獨命名。 據當地父老的說法, 是因為本山露頭的形狀很像大南瓜, 而本省人稱南瓜又叫金瓜, 取其黃金色表皮之意, 才有金瓜石的說法。
有些建物參觀時需購票(其實只是在手上蓋個章),但為鼓勵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現在只要有發票即可免費兌換門票喔。
金礦石

太子賓館又稱「第一賓館」,是日本礦業株會社在一九二二年時,為了日本昭和太子視察台灣行程時所建的行宮。外觀是很典型的日式建築,在金瓜石可細細品味日式房舍的特色及韻味, 館內建材皆為上等檜木,不用鐵釘,全部以木頭銜接。





荒廢的還滿有Fu的

隨影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