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亭前地:俗稱「噴水池」,是澳門的一個廣場,位居澳門半島中區,面積3,700平方米,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為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
地上黑白相間,像波浪型的地磚(石頭?)是其特色
仁慈堂:2005年以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玫瑰聖母堂:位於板樟堂前地,亦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建立於1587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1990年代及在2006年進行大規模的重修。聖堂旁的鐘樓改建為聖物寶庫,展出澳門教區的文物
中葡友誼雕塑:1994年6月10日葡國日暨賈梅士日,位處大三巴牌坊下的兩座紀念中葡友誼的雕塑,“青年男女”以及“少女與狗”在當日正式揭幕。雕塑設計者為拉果.亨利克。由於大三巴牌坊一帶是本澳的旅遊區,同時牌坊本身也是中葡友誼的見證,故政府將雕像安置於此。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葡萄牙語: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1],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2],同時也為「澳門八景」之一[3]。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走上大砲台,視野比較開闊,可是......澳門的空氣實在很糟阿,新葡京都快看不見了
澳門博物館:是展示澳門歷史及民俗的城市博物館。澳門博物館位於澳門市中心的古蹟大砲台上,由葡萄牙建築師馬錦途所設計,於1996年9月動工興建,於1998年4月18日落成開放
從議事亭前地到大三巴的路上店舖林立,也有一些著名的小吃,大聲公涼茶就是其中之一,好奇喝喝看,是熱的、苦的,試過就好
檸檬車露:原來就是冰淇淋嘛,也沒什麼特殊的,附帶一提,澳門似乎除了飯店內,其他地方的服務態度不見得會好,這方面台灣好多了
大堂前地(葡文Largo da Sé;俗稱大廟頂),是聖母聖誕堂(俗稱大堂)前的廣場,位於澳門南灣一小山崗上。在昔日澳門,大堂與前地位於南灣岸邊的山崗上。前地旁的聖母聖誕堂(即大堂)為天主教澳門教區的主教座堂。現前地已鋪了充滿南歐風情的黑白色石塊磚塊,建有一噴水池與石十字架。該石十字架在數年前曾被颱風所毀。2005年,大堂與大堂前地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
恆友咖哩魚蛋:網路上也挺紅的,沒嚐過的味道,還OK
黃枝記粥麵:這間我也是慕名而來,只是......唉,只能說是個人的口味不同吧
蝦子撈麵:很不習慣的味道,配湯吃會比較好,倒是它的芥藍菜很好吃,很嫩~~
狀元及第粥:比較清淡,還是台灣的比較好吃
這是隔天中午專程來吃的葡國餐廳:九如坊,行政總廚盧子成自1974年進入澳督府,1985年升任為澳督府首位華籍御用主廚,應該就像台灣的阿基師。招牌菜很多,可是最想吃的焗鴨販賣完了!!!這也太奇怪了,中午才開門,我們也沒有很晚來,不知道是沒準備還是賣完......
好吃的麵包,可是只有一小塊,真不大氣 XD
黑菌湯:我不是美食家,這湯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香跟味卻是十足
蒜蓉蝦:原本以為跟台灣的蒜蓉蝦作法差不多,其實差很多,比較類似焗烤類的,香氣四溢,爽口鮮甜
非洲雞:這是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莫桑比克傳入澳門,然後在經過廚師改良成澳門獨有的非洲鷄。而這道菜的傳統作法較為乾澀,改良後雞肉非常多汁,而料理前是先用香料醃過,再用二十多種材料製成的醬料塗在雞肉表皮,最後拿去烤,真是讓人食指大動。
西蘭花:整顆的綠花椰菜 @@~,相較之下,這道菜就比較普通了,不過他算軟嫩多汁,又不至於稀爛沒咬勁,跟非洲雞還滿配的
據說也是招牌、且是澳門最好吃的木糠布甸:看起來就像是提拉米酥一樣,但吃下去完全不同。這是一道澳門的特色葡式甜點,木糠是指馬利餅餅乾碎,布甸即是布丁。它是由淡忌廉 (whipping cream)、餅乾等材料逐層冷凍而成的,淡忌廉 (whipping cream)就是奶油的一種。
但實際上吃起來,外層土黃色的部份非常的鬆、粉,味道就像麵茶粉一樣,中間白色部份完全不像布丁也不像奶油,而是冰淇淋的口感,可以說是非常美味的一道甜點,重點是不會很甜哦!意想不到的好吃
九如坊是這次澳門三家好吃的餐廳之一,有機會千萬別錯過